【社區異想】 佐敦遍地玉石 雕成「燒肉」、「冬菇」為咗乜?

在滿街金舖的今天,你可知道,香港的玉石曾聞名世界?在佐敦的廣東道又名玉器街,在1970年代,地下滿是商舖和小販,樓上則是工場;台灣、新加坡等地的商人每星期來入貨;酒樓裏行家碰面,邊喝茶邊買賣,一轉手價格升倍……茶沖至1980年代,香港經濟起飛,少人入行,加上內地改革開放,買家轉至內地,茶香至此轉淡。

 

玉器街近避風塘 漁民航海商人買玉求平安

走在今天的玉器街,人流疏落,如果不是看到放在街口的巨玉地標,你可能還真以為這只是一條普通的街。但停一停、看一看,你會發現兩旁許多的玉石商店招牌,分分鐘有數十年歷史。

戰後的1950年代,不少內地玉石師傅南遷至香港,聚集在近油麻地避風塘、廣東道一帶做生意,當時漁民和航海商人因擔心海上有危險,多買玉求平安。據康文署網站「香港記憶」的口述歷史記錄,至1960年代末市民對玉器趨之若鶩,爛玉亦有人光顧,用以煲水喝定驚。1972年尼克遜訪華,更揭起中國熱,世界各地的商販都來港買玉轉售。

繼續閱讀

 

 

HK01-社區異想- 佐敦遍地玉石